行车记录仪存储奥秘!循环覆盖周期计算法
2025-05-08 20:56:039073
嘿,各位老司机们!行车记录仪现在几乎成了咱们车上必备的玩意儿,关键时刻那可太管用了,能给咱提供不少证据呢。不过,大家对行车记录仪的存储功能,真的了解透彻了吗?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行车记录仪存储的奥秘,特别是循环覆盖周期计算法。
先来说说行车记录仪为啥需要循环覆盖功能。大家想想,咱车上装的存储卡,容量再大它也是有限的呀。要是没有循环覆盖,录满了就停了,那之后的行车过程可就没记录了。有了循环覆盖,就能一直记录,保证咱的行车记录不断档。
那这循环覆盖周期到底是咋计算的呢?其实,这得看几个关键因素。第一个就是存储卡的容量。打个比方,你用的是 16GB 的存储卡,和用 64GB 的存储卡,那循环覆盖周期肯定不一样。一般来说,存储卡容量越大,能存的视频就越多,循环覆盖的周期也就越长。比如说,一张 16GB 的卡,在常见的录制设置下,可能也就存个 100 多分钟的视频;但要是 64GB 的卡,就能存上好几倍时长的视频了。
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视频的分辨率和码率。这就好比咱们看电影,高清电影肯定比标清电影占的空间大。行车记录仪也是这个道理,分辨率越高,码率越大,视频文件就越大,同样容量的存储卡能存的视频时长就越短,循环覆盖周期也就越短。要是你把行车记录仪设置成高分辨率、高码率,虽然画面看着清楚了,但可能没录多久,就开始覆盖之前的视频了。
还有一个因素,就是循环录像的片段时长设置。大多数行车记录仪都能设置循环录像片段时长,常见的有 1 分钟、3 分钟、5 分钟等选项。你设置的片段时长越短,生成的视频文件数量就越多,在存储卡容量一定的情况下,循环覆盖周期就会相对短一些。不过也别觉得设置得短就不好,设置短片段时长,在查找特定时间段视频的时候可能会更方便。
那具体怎么计算循环覆盖周期呢?咱来举个例子。假设你有一张 32GB 的存储卡,行车记录仪设置的视频分辨率是 1080P,码率是 3Mbps(兆比特每秒),循环录像片段时长设置为 3 分钟。咱们先把单位换算一下,1GB = 1024MB,1MB = 1024KB,1KB = 1024B(字节),而视频文件大小的计算公式是:文件大小 = 码率 × 时间 ÷8(这里除以 8 是因为码率的单位是比特,而文件大小单位是字节,1 字节 = 8 比特)。3 分钟换算成秒就是 180 秒,那一个 3 分钟片段的视频文件大小就是 3Mbps×180 秒 ÷8 = 67.5MB。32GB 的存储卡换算成 MB 就是 32×1024 = 32768MB,那这张卡能存的 3 分钟片段数量就是 32768MB÷67.5MB≈485 个。假设你一天开车时长是 2 小时,也就是 120 分钟,那一天生成的 3 分钟片段数量就是 120 分钟 ÷3 分钟 = 40 个。这样算下来,这张存储卡的循环覆盖周期就是 485 个 ÷40 个≈12 天。当然啦,实际情况中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,比如存储卡本身的格式化损耗等,但这个计算方法能让你大致了解循环覆盖周期。
知道了循环覆盖周期有啥用呢?用处可大了去了!比如说,你要是经常跑长途,就可以根据循环覆盖周期,提前判断需不需要换存储卡或者备份重要视频。要是你知道自己这几天可能会经过一些路况复杂的地方,怕有突发情况需要行车记录,就可以看看循环覆盖周期,保证那段时间内的视频不会被覆盖。再比如,要是发生了事故,你也能根据循环覆盖周期,知道事故发生前一段时间的视频有没有被覆盖掉,要是没被覆盖,那可就是重要证据了。
所以说呀,看似简单的行车记录仪存储,这里面学问可不少。了解了循环覆盖周期计算法,能让咱们更好地利用行车记录仪,为咱们的出行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。老司机们,都学会了吗?赶紧检查一下自己的行车记录仪设置,算算循环覆盖周期吧!
最后呢,要是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麻烦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哟,祝各位点赞关注的朋友一路平安,财源广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