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技术沉淀,真融宝觉得P2P行业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

2025-10-19 18:33:113463

金融科技在中国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监管规范的深刻变革,行业历经洗牌,缺乏科技能力的平台逐步出清,具备风控实力和用户体验优势的真正金融科技企业得以留存。真融宝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。

作为连续获得经纬、红杉等顶级机构投资的企业,真融宝已实现交易额突破千亿元,并于去年实现全面盈利,在P2P行业中展现出罕见的稳健发展能力。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资产配置效率与风控水平,推动个人投资向机构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
业务模式与风控体系

真融宝已完成向合规P2P模式的转型,底层资产结构、信息披露及银行存管均按监管要求整改到位。平台目前合作资产方超过30家,集中于小微信贷、消费分期、汽车金融和小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,合作机构多为获得知名风投背书的优质企业,如买单侠、第一车贷等。

在风控方面,真融宝构建了覆盖投前、投中、投后的全流程管理体系,重点管理三大风险:

系统性风险: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,分散不同经济周期与行业波动带来的影响;

信用风险:严格筛选资产方,穿透底层数据,评估团队经验与风控模型,确保收益与风险匹配;

流动性风险:通过API对接实现资金与资产期限的精准匹配,提供投标与标的转让服务,提升资金使用效率。

资产布局与战略方向

真融宝聚焦小微资产,单笔资产控制在个人不超过20万元、企业不超100万元,有效降低集中违约风险。吴雅楠表示,长期看好消费金融与供应链金融两类资产——前者受益于消费升级,后者服务于实体经济,符合政策导向与发展趋势。

尽管监管趋严导致部分资产品类(如现金贷)被下架,但凭借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与动态调整机制,平台整体资产稳定性未受显著影响。此前涉及的现金贷业务占比始终低于5%,并在监管出台前主动终止合作。

技术驱动与用户增长

真融宝坚持“数据+智能”为核心竞争力,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精准用户画像,实现低成本高效获客。据透露,其获客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(约800-900元),主要通过与场景方合作,在用户活跃渠道进行精准投放。

公司认为,真正的护城河在于数据相关性而非数据量本身。只有具备深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能力,才能实现科学的风险定价,迈向金融科技2.0时代。未来还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信用关系重构中的应用潜力。

牌照规划与资本路径

真融宝正积极布局金融牌照,旨在降低运营成本、完善服务体系,最终提升用户财富管理体验。公司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不追求囤积牌照或高价收购。

目前公司已实现自我造血,融资节奏不急于求成,更关注战略协同机会。上市仍在长期规划之中,属于五年战略的一部分,但尚无明确时间表。未来不排除引入金融机构或大型互联网企业作为投资人。

未来展望:深耕“智能+金融”

面对行业竞争,真融宝选择“慢下来”,专注深化大数据应用,在规模、品类与用户层级三个维度持续打磨服务能力。2017年,公司入选首批“中国数字样本企业”,与蚂蚁金服、陆金所、华为、滴滴等共同成为数字经济代表性企业。

创始人吴雅楠比喻企业发展如同马拉松,需合理分配节奏,注重长期积累而非短期冲刺。他认为,互联网金融已从1.0阶段(线上化)进入1.5阶段,未来将迈向“智能+金融”2.0时代——通过数据与场景深度融合,实现个性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的金融服务。

2018年,真融宝将继续在场景金融与个性金融领域深耕,致力于成为“智能+金融”新时代的开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