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很多台湾人更喜欢日本?源于日本在台湾的“皇民化运动”
2025-10-13 06:06:42375
对于很多大陆的中国人来说,存在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:既然台湾人和中国大陆的人民一样,都是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炎黄子孙,为什么台湾岛内会弥漫着“台独”的情绪?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?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,涉及历史、政治乃至人类心理学等诸多因素。比如两岸长期对立、深深的隔阂、台湾当局的敌视教育等,这些因素都不可忽视。然而,最为根本、且影响最深远的原因,依然是日本法西斯对台湾进行的长达几十年的“奴化教育”,它对台湾几代人思想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接下来,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当年日本在台湾实施的“皇民化运动”。
1895年,清朝因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,不得不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、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。消息传到台湾后,台湾民众爆发了激烈的反抗。然而,日本殖民者以极其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。接下来,台湾人民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,许多抗日志士为此牺牲,然而日本的持续压迫最终让台湾的抗争逐渐陷入沉寂。台湾作家吴浊流在其自传体小说《亚细亚的孤儿》中,生动地表达了当时的绝望情绪,他形容那个时期台湾的悲惨局面:最具血性、最富有抗争精神的父辈们已经殒命,留下的只剩下无助的孤儿、老人和妇女。
初期,日本对台湾的统治虽然残暴,却更多侧重于镇压和维持治安,精神文化上的法西斯教育并未全面展开。直到后来,日本建立起法西斯体制,并展开全面侵华战争后,他们才认识到台湾的统治还远远不够。对于已经占领了几十年的台湾,日本总督小林矶造曾形容岛内的局势为“站在火山口一般令人不安”,这促使他们在1937年决定推行更加全面的“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”,意图从精神层面将台湾人民完全驯化为“合格的皇民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皇民化运动”。
这一运动首先从语言文化入手,全面禁止汉语教学,关闭了所有中文私塾与文房馆,中文报纸被彻底取缔,学校强制推行日语教育。不仅是儿童,所有台湾民众都必须学习日语,尤其是青壮年,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设立“国语补习夜校”,要求大家都能掌握日语。那些在学习日语上表现优异的家庭,会获得“国语家庭”的称号,并获得各种福利,比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会。
然而,日语教育还只是冰山一角,更为恶劣的是日本人推行的法西斯“军国主义教育”。每天,学校的师生都会进行“遥拜仪式”,面对着日本皇宫的方向,鞠躬、唱国歌《君之代》。学校还会供奉天皇的照片,师生每日恭敬地向天皇鞠躬。每个学生都必须随身携带一本《天皇敕语》读本,每天诵读天皇的各种“敕语”,从小培养对日本天皇的崇拜。
展开全文
与此同时,日本还强行改变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。中国的传统节庆和习俗被彻底禁止,取而代之的是日本风俗。原本的传统庙宇被拆除,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神社,所有台湾百姓都被迫尊奉“天照大神”,连家庭的祖宗牌位也被强制撤去,换上了神龛。此外,中国的传统服饰也被禁止,民众必须穿日式服装,甚至家中的柴火堆放、浴盆使用,都被日本警察严格监管,不符合要求的家庭将会受到训斥和体罚。
更加恶劣的,还有对台湾人的“改姓改名”政策。台湾人必须改用日本姓名,以此彻底抹去他们的中华文化根基。此外,日本还要求台湾人民为其侵略事业提供“贡献”。日本成立了“皇民奉公会”,所有民众都必须加入,以劳作和捐献等形式为侵略战争提供支持。日本还推行“皇军陆海军志愿兵”制度,强行征召30多万台湾青年加入日军,参与侵略战争。
这些严苛且野蛮的措施引发了台湾民众的广泛反感,许多人通过反抗、暴动、甚至偷渡回大陆抵抗日本。然而,也有一些人出于个人利益,向日本当局讨好,成为了民族败类。这些人利用日本人的支持,迅速掌握了台湾的权力,并加剧了对民众的奴化教育,篡改历史。这也导致了今天“台独势力”在岛内的蔓延,许多台湾人被误导,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误解。
明白了这段历史,我们就能理解如今岛内的局面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,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:首先,坚决打击台独势力;其次,深入开展历史教育,让台湾民众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,认识到日本如何对待他们。只有如此,才能真正实现台湾的回归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