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建州1500年的沧州,这些是你不可不知的历史!
2025-08-06 11:46:451893
朝廷征讨,不到三个月即平定叛乱。但熙平二年(517年)春,大乘残余势力又反,随后也被很快平定。这时黄门侍郎元洪超作为钦差大臣巡视冀州,他认为冀州管辖面积过大,边界尤其是海边到州城就有六七百里之遥,不利于管理,应该将从冀州中分割出一部分,单独设置一州,加强对海边地区的控制和管理。于是建议朝廷将冀州一分为二。朝廷经过研究认为只从冀州拿出一块地方有些小,于是又从瀛州也拿出一块地盘,共同置立一州,是为沧州。
为什么叫“沧州”?濒临沧海。
唐代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十八《河北道三》记载:“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,分瀛州、冀州置沧州,以沧海为名。”宋代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卷六十五《河北道十四》也记载:『熙平二年,分瀛州、冀州置沧州,取沧海为名。』
那时沧州有多大?辖二郡十二县。
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,初设沧州时,得瀛州浮阳郡、冀州乐陵郡二郡十二县之地,州治饶安城(今盐山县)。是年,浮阳郡治浮阳县,辖饶安、浮阳、高城、章武四县。乐陵郡治乐陵县(今乐陵市),领乐陵、阳信、厌次、湿沃、般、重合、重平、平昌八县。
“沧州”的名称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沧州建州1500余年。《魏书》曰立,建立也,《元和郡县图志》曰置,建置也。建置和定名是两回事。实际上,熙平二年(公元517年)之后的沧州,改过多次名称。
北周置长芦县(今沧州市区)。隋初废浮阳郡,后分属河间郡、渤海郡和平原郡;唐朝贞观元年(627年)属河北道,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景城郡,治清池县(今沧州市东南),辖境相当天津市海河以南,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、泊头市以东,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、乐陵、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为沧州。后周时期铸造的铁狮子,又称“镇海吼”,就矗立在沧州东南方向。
北宋改为景城郡,后废,属河北东路河间府。金代置河北东路于河间,辖沧、景(今东光县)、寿(今献县)、清(今青县)等州。元代改河间路,明清为河间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,沧州改为直隶州,辖盐山、庆云、南皮等县。雍正九年降为散州,属天津府。
民国2年(1913年),沧州改称沧县,属直隶省渤海道。民国17年(1928年)属河北省。民国36年(1947年)6月,设立沧市。1949年8月设沧县专区,沧市改称沧镇,为县级镇。1953年,沧镇改为县辖镇。1958年6月和12月,沧县专区先后并入天津专区、天津市。1961年6月1日,恢复沧州专区及沧州市。1983年11月沧州市升为省辖市,辖运河、新华、郊区3区和沧县。1986年3月辖青县。1993年7月,沧州地、市合并,成立新的沧州市,辖运河、新华、郊区3个区,沧县、青县、献县、肃宁、南皮、盐山、东光、吴桥、孟村、海兴10个县,泊头、黄骅、任丘、河间4个县级市。1997年11月,撤销郊区,形成现今的行政区划。因此,沧州的名称不是一成不变。
(来源:侃侃古今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